- 手機版
- |
-
冬至清晨,母親目送九歲的兒子出門上學,先行出發的父親在樓下暖車等待兒子??刹贿^一分鐘的下樓時間,孩子竟在樓道里憑空消失。播出剛過半程時,《消失的孩子》就憑借絲絲入扣的劇情與對家庭情感的深刻洞察,被業界與觀眾一致看好,預言為今年懸疑短劇的一匹黑馬。目前其7.7分的網友評分,與年初懸疑疊加“無限流”時間循環的《開端》相當。
究其收獲不錯口碑的原因,一方面是對原著小說有著較高的還原度——《??纷鳛槭装l于網絡平臺的懸疑小說有著8.6的高評分;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劇本殺”式的敘事模式,帶給觀眾更具參與感、沉浸感的觀劇體驗。不過,《消失的孩子》雖以黑馬之姿贏得較高口碑,但距離《開端》和《沉默的真相》等“現象級”還差一口氣。值得我們肯定的,是《消失的孩子》或許能在暫別上一個懸疑劇大熱周期后,給予后續懸疑創作者以啟示——相比于劍走偏鋒一味渲染案件的離奇恐怖與夸大“人性之惡”吸睛,以“劇本殺”的敘事創新一樣能將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人困境講出“懸疑感”;而更重要的,是讓觀眾在與劇中人一同推理、經歷過后,獲得向善的溫暖力量。
“劇本殺”敘事下反思何為“愛的教育”
“你叫楊遠,但你從未走遠。你的生活陷入一種循環的困境。”《消失的孩子》每集開頭,都會以這樣的第二人稱展開敘述,細膩勾勒人物看似平靜現實生活下的心理困境。而這也成為該劇帶給觀眾的第一重“劇本殺”觀感——仿佛“劇本殺”開局時每個玩家手中拿到的人物劇本,強化代入感的同時,也為同一案件的推理和劇情推進提供多元視角。
而隨著警方對楊遠兒子楊莫失蹤的介入調查,涉案人員逐一登場。相比于一般的懸疑劇,劇中人物不多,但都有作案動機和嫌疑,可每個人又似乎都有合理的不在場證明。女警張葉在偵破案件過程中,靠的不是天才般的靈光乍現,或是對于早早鎖定嫌疑人后的執著追蹤,而是通過拼湊一塊塊線索拼圖,不斷排除“干擾項”來找尋真兇。而這一呈現,也與“劇本殺”的游戲進程相似,是為第二重“劇本殺”觀感。
第三重“劇本殺”觀感,則來自于劇集在圍繞“兒童失蹤案”這一主線故事推進同時,更在線索交疊與劇情穿插中,牽出藏尸冒領退休金案、女房東遭遇性侵案。案中案、連環套的結構在懸疑劇創作中并不鮮見,但《消失的孩子》選擇的呈現方式,更接近于“劇本殺”支線劇情、支線任務的處理:即案件的關鍵人物高度重合,彼此關聯、互為因果,唯有逐一破解,相互論證,方能讓真兇浮出水面。
值得肯定的是,主創將“劇本殺”游戲引入影視創作,不只是為給觀眾帶來更加沉浸式的追劇體驗,而是在這種敘事邏輯下,通過對現實生活的精準再現與深刻洞察,從而凸顯對于何為“愛的教育”的反思追問。
故事一開頭,是老舊小區“文明家庭”門牌下,屋里廂的“雞飛狗跳”。父親楊遠在熬夜趕工中睡過了頭,伴隨著母親陶芳喋喋不休的抱怨,手忙腳亂地擠牙膏刷牙。鏡頭一轉,兒子楊莫唇邊掛了一圈奶泡,邊吃早飯邊補昨晚落下的功課。聽到丈夫是為貼補家用接零活“開夜車”,所以疏忽了孩子的功課,陶芳語氣緩和不少,當得知能賺一千五,她嘀咕一句:“剛好夠兒子下個月的興趣班費。”鏡頭再次切回客廳,楊莫趁母親離開的這不到一分鐘,就放下作業,玩起了小汽車,眼神卻忍不住望向了門口的鞋。
僅兩分鐘的劇情,寥寥幾句日常對話,就將一對為兒子操勞焦慮,彼此關心卻又在教育理念上頗多齟齬的夫妻刻畫得淋漓盡致,也映射出當下無數普通家庭的真實生活場景。而另一邊,兒子楊莫懼怕母親、貪玩也為之后的“憑空消失”埋下伏筆。資質普通的孩子,一邊面對的是母親高壓“雞娃”式教育,一邊是父親的寬容但敷衍的陪伴,最終選擇在鄰居女孩的誘導下逃離家庭。
“我以為自己會和那些傳統的父親不一樣,能傾盡所有的時間和愛,陪伴他的成長,成為一名好爸爸……可是我自以為是的愛,還是把孩子越推越遠。”兒子失蹤后,楊遠的獨白,道出愧疚與自責。對比母親陶芳給予孩子的外在教育壓力,楊遠也在有意無意中消耗著孩子的信任。對大人并不起眼的小事,卻能夠對孩子產生的深重影響。正如他自己所說,可能在孩子走失之前,他已經在一次次食言中把孩子“弄丟了”。
懸疑短劇“集體啞火”?噱頭之外更要找準話題發力點
有人說懸疑題材要以奇情、驚悚抓住觀眾,可這部《消失的孩子》除了最終落網的性侵罪犯,并沒有傳統懸疑劇中所謂的“終極反派”“全員惡人”,更沒有血腥殘忍的犯罪呈現與復雜狡詐的陰謀布局??此?ldquo;平凡”“普通”,何以牢牢揪住了觀眾的心?
是“劇本殺”的創新敘事包裹下,扎實的現實生活根基。故事的主人公,不是為罪惡獵奇而生的“模板”,也不是為推理炫技而生的“工具”,而是仿佛就住在我們隔壁、工作鄰桌的普通人:大人為生計奔波為家庭忙碌,孩子企盼著在學習玩樂之余渴望家人的關愛。也正因如此,他們所遭遇的家庭問題,也更能夠引發廣泛大眾的共情與思考。
劇集播放前期,討論度頗高的,是魏晨飾演的袁午。名校畢業的他,原本有著令人艷羨的工作與幸福美滿的家庭,可因為沉迷賭博,不僅妻離子散,還連累父母變賣房產還債。由于患上神經官能癥,袁午工作受阻,所以當父親去世后,他一念之差選擇藏匿父親尸體冒領其退休金。從天之驕子淪為藏尸賭徒,他經歷了什么?追溯成長軌跡,父母對于其生活起居乃至婚姻的包辦、干預,塑造了其懦弱、逃避的個性,間接造成了命運的悲劇。劇集沒有用所謂“媽寶男”的標簽妖魔化這個人物,而是細膩克制地呈現他在“愛與被愛”中迷失踏錯的彷徨與無助,呼應全劇對于家庭情感與教育的主題探討。
《消失的孩子》尚未完結,已經有觀眾直呼找回昔日國產懸疑劇的追劇驚喜。確實,曾有一度,“懸疑短劇”是國內品質好劇的新銳力量。2017年,一部12集的《無證之罪》上線,讓觀眾看到“懸疑短劇”的魅力。2020年,《沉默的真相》《摩天大樓》《白色月光》等更是密集上線,這些劇集都通過案件推理過程試圖折射家庭、情感、職場等諸多話題,在觀眾中收獲不錯口碑。而“懸疑短劇”小成本、小體量撬動大市場的成功路徑,更使其成為影視創作風頭最勁的熱門賽道。多個網絡平臺還專門推出針對懸疑短劇的品牌“懸疑劇場”“迷霧劇場”,無論從投資規模還是演員陣容上均有大幅度提升。
客觀來說,這些短劇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影視劇越拍越長的“注水”風氣,通過強劇情、快節奏、重推理的創作模式,帶給觀眾欲罷不能的觀感。反過來,其良好的市場反饋,也讓平臺和制作公司看到短劇的商業價值,從而形成創作的正向反饋。
然而,繁榮背后亦有隱憂,這些熱門作品存在的敘事、主題等問題也在此后的同類型作品中進一步暴露。比如,去年集結段奕宏、郝蕾、祖峰、吳越等一眾“演技派”的《八角亭謎霧》,原本備受矚目,可收官時網友評分僅5.6。過分追求鬼魅氛圍的營造,留下故弄玄虛的觀感,硬生生將好故事、好演員拖入平庸的境地。而在今年,體量稍大的幾部《獵罪圖鑒》《重生之門》《江照黎明》等在題材內容上各有突破,但遺憾都“高開低走”。相比于劇集中后段節奏拖沓的觀感,更根本的問題在于,主創安放在角色身上的標簽、話題“過載”,反而忽略了現實合理性與主題導向,最終沒能令觀眾滿意,草草收場。相較之下,《誰是兇手》《回廊亭》《雙探》等劇集在市場激起的水花更小,甚至導致“懸疑短劇啞火”的聲音甚囂塵上。
在這一瓶頸期,《消失的孩子》未必能夠成為同題材的標桿、精品,但它的出現為懸疑短劇創作找到了新的發力點——當懸疑回歸現實的溫情表達,未必會折損推理的鋒芒與主題的深刻性,反而在大眾共情與討論中,成為深沉向善的正向力量。(黃啟哲)
近日,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王紅衛監制,張譯、王俊凱、殷桃領銜主演的電影《萬里歸途》曝光一組殷桃劇照。電影里殷桃飾演撤僑同胞白婳,作
由天毅、易勇導演,劉紅焰、丁亮程、尋見編劇,張成功擔任劇本總監,嵇道青擔任總制作人,富拓擔任制片人,黃景瑜、楊祐寧、蓋玥希、李幼斌
9月20日,由周藝飛編劇,黎志執導,張曉波監制,徐曉鷗擔任總制片人,趙又廷、毛曉彤領銜主演,金世佳特別主演的《赤子之心》正式官宣,并
19日,根據新疆各行各業群眾接力救援新疆和田斷臂男孩真實事跡改編的電影《平凡英雄》,在新疆烏魯木齊舉行首映式。2021年4月,生活在新疆
由傅東育任總導演,麥利雅斯、張鳶盎、傅東育任總編劇,陳曉、王一博、王勁松、劉奕君、趙昭儀、張志堅、郭曉婷、馮嘉怡、艾東、公磊、章煜
9月16日,正在熱映的親情電影《媽媽!》發布一款回到小時候版海報,媽媽深情脈脈地凝望著專注吃著冰淇淋的女兒,此時的女兒已罹患阿爾茨海默
9月16日,由饒曉志執導,郭帆、王紅衛監制,張譯、王俊凱、殷桃領銜主演的電影《萬里歸途》發布真實外交官撤僑事件特輯?!度f里歸途》改編
9月16日,由陳正道監制,曾晉為、趙祖祥執導,尹昉、李夢領銜主演的電影《我要和你在一起》正式上映,影片同步發布新版海報,海報中尹昉李
9月15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文藝節目中心制作的16集大型融媒體文化節目《行走大運河》開播,文藝之聲、閱讀之聲及央視頻、央視文藝新媒體矩
開心麻花電影《獨行月球》在上映的第48天,累計票房突破30億,成為中國影史第15部票房超過30億的影片,也是截至目前的年度票房亞軍。在9月1
張翰新劇《東八區的先生們》因臺詞再
近日,張翰新劇《東八區的先生們》自開播以來,因劇情和臺詞疑歧視女性引發熱議,有網友曬出部分截圖,發現有大量疑似黃腔、物化和侮辱女性
李準基現身IU演唱會 二人同框夢回《
18日晚,李準基在社交網絡曬出一組去看IU李知恩演唱會的照片,稱這場演出讓他感受到仿佛擁有了全世界最棒的禮物,他還稱贊IU真的了不起。照
陳都靈汪汐潮外出聚餐被拍 飯后帶著
近日,有八卦媒體拍到陳都靈帶好友回汪汐潮家的視頻。當天下午,汪汐潮身穿白色T恤搭配黑色長褲,造型帥氣又休閑,他手拿滑板來到小區地庫
何洛洛嚴浩翔馬啟越等41名同學進入北
據網友消息稱,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業的入學考試已于18日舉行,而何洛洛、時代少年團成員嚴浩翔、馬啟越、邊程、賀美琦等41名同學進入表演實
劉詩詩工作室發文回應爭議 呼吁粉絲
15日,劉詩詩工作室發長文回應近期有關新劇《一念關山》的爭議,表示作為演員,劉詩詩始終認真對待作品,用心詮釋角色。遇見任如意這個角色